羊的一身都是药
发布日期:2015-03-03浏览:1339
农历乙未年是羊年。“羊者,祥也”。“羊”是吉祥的化身。“美”字从羊从大,羊大为美,因而羊又赋予了美好的寓意。而以羊命名的中药更是人们治疗疾病的“上品”之药。羊全身都是宝,一身是药,可谓名副其实的药食两用动物。
羊角又名山羊角,为青羊、北山羊的角。中医认为,本品性味咸、寒,入肝、心经,有平肝息风、清肝明目、清热解毒之功,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、烦躁易怒,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,温热病壮热神昏、谵语、躁狂等症。羊角与羚羊角作用相似,但力量逊之,因羚羊角价格昂贵、难以取得,故临床多以山羊角代替。
羊皮为山羊或绵羊的皮。中医认为,羊皮性味甘、温,入肺、脾、大肠经,有益气补虚、祛瘀消肿之功,适用于虚劳羸弱、肺脾气虚、跌打肿痛等。
羊肉羊肉性味甘、温,入脾、胃、肾经,有益气血、补虚损、温中阳之功,适用于脾胃亏虚所致的虚损瘦弱、疲乏无力,中阳不振所致的里急腹痛、胁痛、四肢不温、腰膝酸软等。
羊脊骨羊骨味甘、温,入脾、胃、肾经,有补肾壮骨、生精补髓之功,适用于肝肾亏虚、腰脊疼痛、转动无力、头目眩晕等。肾主骨生髓,同时,羊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而矿物质氟、钙是骨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,经常食点羊骨,有补肾壮骨作用。
羊肺羊肺性味甘、平、入肝经,可补肺气、调水道,适用于肺萎、咳嗽、消渴、小便不利等。
羊心羊心性味甘、温,入心经,有养心补心、散结开郁之功,适用于心气亏虚所致的心悸、失眠多梦、情志抑郁等。
羊肝羊肝性味甘、苦、凉,入肝经,有补肝明目、养血益精之功,适用于身体消瘦、血虚萎黄、肝虚目暗、眼目昏花等。中医食疗学认为,肝开窍于目,且食肝可“以脏补脏”,对肝虚目暗、视物昏花、视力下降、眼目干涩等有一定作用。
羊肾俗称羊腰子。羊肾性味甘、温,入肝、肾经,有补肾益精、壮阳疗萎之功,适用于肾虚劳损、阳气衰败、腰脊疼痛、腿脚萎弱、头晕脑鸣、听力下降、视物昏花、遗精阳痿、尿频或夜尿等。
羊鞭为羊的阴茎和睾丸。羊鞭性味甘、温,入肾经,有补肾、益精、助阳之功,适用于肾虚腰痛、遗精、带下、阳痿、消渴、小便频数、疝气、睾丸肿痛等。
链接
三款羊肉粥疗方
羊肉汁粥羊肉适量,大米100克,调味品少许。将羊肉洗净、切块,煮至羊肉熟后,取羊肉汤与大米煮粥,待熟时调入葱花、姜末、细盐、味精、胡椒等,每日1剂,3~5日为1疗程。可益气补虚,温中暖胃,适用于脾胃亏虚所致的虚损瘦弱、疲乏无力、中阳不振所致的里急腹痛、胁痛、四肢不温、腰膝酸软等。
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0克,精羊肉150克,大米100克,生姜3片,葱白2茎,细盐少许。苁蓉、羊肉洗净,切细;生姜、葱白洗净,切细;大米淘净。将苁蓉放锅中,加清水适量,文火煮沸后,下大米、羊肉煮粥,待熟时调入葱白、生姜、细盐等,每日1剂。可补肾助阳、健脾养胃、润肠通便,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、遗精、早泄、不孕、腰膝冷痛、小便频数、夜间多尿、遗尿以及平素脾胃亏虚、体质瘦弱、劳倦内伤、恶寒怕冷、四肢欠温、脘腹冷痛、大便秘结等。
羊鞭粥羊鞭30克,羊肉150克,大米50克,调味品适量。将羊鞭、羊肉洗净,切片,加葱、姜、椒、盐、黄酒及清水适量煮沸后,转文火煮至半熟,加大米同煮为粥,待熟时调入味精、猪油适量服食,每日2剂,早晚服食。可温肾助阳。适用于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不举,精冷无子等。